新派訊 “壽光的師傅很上心,從園區(qū)建設、種植管理到品牌包裝、市場銷售都傾囊相授。今年種的彩椒行情不錯,一個200米長的大棚純掙20萬元!”最近,雄安新區(qū)安新縣東壘頭村黨支部書記劉振軍逢人便這樣夸贊。多年來,濰坊壽光眾多蔬菜產業(yè)強村走出去,以“教會徒弟不怕餓死師傅”的胸懷,通過跨區(qū)域黨建聯建譜寫共同富裕贊歌,為鄉(xiāng)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。
據了解,在黨組織牽線搭橋下,雄安新區(qū)3個村莊與濰坊壽光3個村莊結對共建。其中,東壘頭村與壽光稻田鎮(zhèn)崔嶺西村因蔬菜結緣,如今,一座占地157畝、14個大棚的農業(yè)園區(qū)拔地而起,帶動10多戶農民向菜農轉型,實現了發(fā)家致富。
崔嶺西村援建的大棚園區(qū)
“之前崔嶺西村就對我們幫助不少,有一次村里遇到困難,他們馳援600箱愛心蔬菜,不僅解決了村民的燃眉之急,更堅定了大家發(fā)展蔬菜產業(yè)的信心!”劉振軍對崔嶺西村的雪中送炭記憶猶新。
“你看看這些小番茄,長勢多喜人,在平原上結的果也比不上這里多?!痹诰嚯x壽光近4000公里的西藏白朗縣嘎東鎮(zhèn)阿亞村,壽光市在白朗的流動黨員黨支部書記、白朗縣蔬菜技術總指導孟德利指著掛滿枝頭的口感番茄,自豪地說。
孟德利(左二)
位于珠峰腳下的白朗縣,平均海拔4200米。面對低溫、風大、缺氧的高原氣候,孟德利團隊因地制宜創(chuàng)新出雙層膜大棚,手把手地教,心貼心地帶,果蔬種植面積以燎原之勢迅猛發(fā)展。白朗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.7萬畝,以1.28%的可耕地產出了占農牧業(yè)總量41%的效益,從過去土豆、蘿卜、白菜“老三樣”,變成了如今“四季有花、月月有果、天天有菜”。
令人振奮的一幕同樣在重慶市開州區(qū)上演,壽光市以東西部協作為契機,與開州區(qū)合作建設蔬菜園區(qū)3000畝、連棟大棚288個。壽光農控集團選派15名技術員全程指導,實行“六統(tǒng)一”管理,在氣候多變的大巴山下,種出了跟壽光一樣口感的蔬菜。
記者采訪中獲知,壽光市以跨區(qū)域黨建聯建為引領,先后與雄安新區(qū)、重慶開州、湖北黃岡、新疆喀什等30多個地區(qū)項目共建、人才共育、收益共享、群眾共富。目前,在外建設超過100畝的飛地園區(qū)達到99個,常年有8000名農民技術員在外地指導蔬菜種植,帶動更多村民實現了富裕夢想。
新派融媒體記者:孫希明/文圖
通訊員:桑德春
編輯:王潔鈺
一審:王潔鈺 二審:魏慧聰 三審:姜健 王維